2022年3月17日,黔劇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朱宏在黔正式收徒傳藝,貴州省文化和旅游廳相關領導及業內專家出席了拜師儀式。
收徒儀式現場
朱宏,自幼受父母熏陶,1983年,在父母的支持下考入貴州省藝校黔劇專業班,1987年進入黔劇團,師承鄒秀鐘。
朱宏師父鄒秀忠講話現場
數十年黔劇舞臺藝術生涯,其在舞臺上塑造了眾多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其表演風格在語言的處理上,強調輕、重、緩、急,斷連有致,追求語言中的生活氣息;在表演的肢體語言及技能處理上,注重戲曲特有的程式及身段工架,在有選擇的運用中,力求形式與人物性格及劇中環境的吻合,講究肢體語言的準確、干凈。在演唱上,凸顯情由心生,理之所致,聲情并荗。根據師承,提煉出屬于自己的演出風格,其繼承的《黔劇小生行指法身段一百字例》為目前黔劇生行表演傳承典范。代表作品有大型黔劇《珍珠塔》《家庭公案》《烏卡》《秦娘美的后代們》《貞女》《大學生村官》、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湄水長歌》、文化部重點劇目《天渠》等。
收徒儀式現場
雖多有建樹,也收獲無數榮譽,但朱宏最看重,也極其珍惜的卻是“國家級黔劇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這個稱號,只因為,不論是站在國家大劇院戲曲春晚的舞臺上為國家領導人演出,還是代表貴州地方戲劇出國進行文化交流演出,或于非遺傳承基地那些熱愛戲曲表演的孩子們操功,在他們眼里都有同一種光芒,那就是——希望!
原省文聯副主席 汪信山致辭
原省文化廳廳長 徐圻致辭
原省文化廳機關黨委書記貴州智庫高級專家 羅運琪致辭
黔劇,在國家的重視下得以健康持續的發展壯大,在老百姓的關注下得以續脈,傳承切不可失!更不可斷!
原省文化廳副廳長 鄧健向收徒現場贈獻墨寶“黔劇傳承”
戲曲人才培養,講究師出有道,班科出生。再好的藝術天賦,均要求從小戲曲基功的系統培養,是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今天的收徒儀式,不在形而在意,旨在讓黔劇年輕的一輩們更多的是感受到身上的重擔與責任。當一本本沉甸甸的《傳承》遞到他們手中的那一刻,前輩們的希望,師傅的寄托化作的是無聲鞭策,愿他們更加努力,更快成熟。
師徒三代合影留念
語云:“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在貴州這片多民族的黔山秀水中,唯希望,黔劇后人能與前輩們一樣,抱有一顆執子之心,堅守在振興貴州地方戲曲的大道上。
黔路多珍惜,戲脈永留存。
與嘉賓合影留念
文字:李廷
圖片:孫強
編審:馬用河
核發:朱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