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歌之鄉——小黃村采風(與侗族群眾一起跳團結舞)
九月的貴州,秋高氣爽,9月23日——27日,貴州省黔劇院組織來自北京、上海和省內的藝術家們,一行16人赴貴州省黔東南州開展為期五天的戲曲創作采風活動。此次采風,是為了新編黔劇《秦娘美》的藝術創作而進行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一次采風活動。
肇興侗寨采風
五天時間,藝術家們深入黔東南州腹地,《秦娘美》故事的發生地榕江縣三寶侗寨、大利侗寨,黎平縣地捫侗寨、肇興侗寨,從江縣小黃村、鑾里侗寨、從江縣民族文化傳習所、貫洞侗寨進行采風,深入了解侗族文化、侗族大歌、侗戲、侗族琵琶歌、侗族建筑、服裝特色等民族風情和侗族文化藝術特點。采風活動中的所見、所聞、所聽,深深的感染了黔劇《秦娘美》劇組的藝術家們,藝術家們紛紛表示收獲良多,激發了創作靈感,對新劇的打造充滿了信心。同時,也被侗寨風景、侗族人民的熱情好客、能歌善舞、純真樸素、心靈手巧深深的打動。侗寨的鼓樓、風雨橋、古戲臺等侗族特色建筑,牛腿琴、侗族琵琶等特色樂器,刺繡、頭飾、服飾、敬酒歌、哆耶歌舞等獨特文化元素以及“珠郎娘美”的感人故事等等,無不深深地刻在藝術家們的心里,為黔劇《秦娘美》的創作提供了無比鮮活的素材和創作源泉。
深入大利侗寨采風(大利侗寨村貌)
榕江縣三寶侗寨采風(“珠郎娘美”愛情故事的發源地)
從江縣小黃村侗寨鼓樓采風(感受原汁原味的侗族大歌)
觀看侗族群眾現場演出侗族大歌
觀看侗族群眾現場演出侗族大歌
從江鼓樓采風觀看侗族群眾現場演藝侗族大歌
黎平縣地捫侗寨采風
貫洞村鼓樓感受侗族民族樂器侗琵琶、牛腿琴
地捫侗寨采風(與侗族群眾交流樂器特點)
大利侗寨采風(感受侗族群眾的熱情——“高山流水”)
“今天我走了16800步”,“我走了15900步”,“我走了近17000步”,“等等,我為什么比你們少走幾百步?”…………這是藝術家們每天晚飯后必聊的小話題,這雖是采風活動中的小插曲,但編者想表達的是藝術家們的敬業精神和向人民請教、向群眾學習的求知欲,即使汗流浹背也阻擋不了前行的腳步,雖說疲憊但精神抖擻,激情澎湃。藝術家們走進人民中間,與侗族的群眾們手牽手載歌載舞,有時遇到獨特的樂器也趕緊拉一拉、彈一彈,看到了如詩如畫的景色也興致勃勃的拍照留念,熱情好客的侗族人民一首敬酒歌讓你如癡如醉……
地捫侗寨采風(與侗族群眾合影)
大利侗寨采風(觀看侗戲《珠郎娘美》后,與演員合影)
肇興侗寨采風(了解侗族樂器)
觀看侗族群眾現場演出侗族大歌
從江縣民族文化傳習所采風(與傳習所表演人員合影)
“娘美”逃婚地——貫洞村石牛井采風
創作靈感來自于人民,藝術創作導向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近年來貴州省黔劇院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和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始終堅定文化自信、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深入生活,扎根貴州大地,深入挖掘貴州本土文化資源,創作了一批接地氣、有靈氣、傳的開的優秀作品,如現實題材劇目黔劇《天渠》、《臘梅迎香》,紅色題材黔劇《無字豐碑》等,接下來將全力打造新編黔劇《秦娘美》,省黔劇院為弘揚傳承本土文化、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助力多彩貴州文旅融合發展、建設多彩貴州文化強省作出了積極貢獻。
侗族特色建筑——鼓樓
大利侗寨鼓樓
地捫侗寨采風(現場研究民族服飾)
從江小黃村侗寨感受侗族群眾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