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水長歌》簡介
《湄水長歌》講述的是抗戰時期,中國有許多學校為了躲避戰火選擇西遷,也被稱為“文軍西征”。當中講到浙江大學準備到貴州辦學時,被當時的國民政府電令浙大就地解散,但有名數學家、時任校長竺可楨撕掉電令,一路西遷到貴州湄潭落戶。
大型原創黔劇《湄水長歌》由我省編劇石佳昱、彭玲共同創作,2016年8月立項,將于2018年9月7日于畢節大劇院進行正式首演。歷史上有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該劇講述的是“文軍西征”,教育救國?!朵厮L歌》講的就是浙江大學西遷湄潭的故事。
《湄水長歌》的武戲主線是保護中華民族的文脈——四庫全書。 “中國四庫全書一共有7部,當中有5部毀于戰火,其中有兩部保存于杭州的文瀾閣??箲鸨l后,浙江大學就被委托保護這部分四庫全書到貴州,而與此同時,有這么一幫老師和同學,在戰爭年代為了把中華的文脈傳承下去,用教育救國,從浙江來到湄潭這么邊遠的地方,把大學繼續開辦下去,培養一大批學生和科學家,為新中國的建設立下了汗馬功勞。當中就包括6位為我國“兩彈”研制工作做出重要貢獻的浙大校友,氣象、數學家蘇步青,還有曾獲得諾貝爾獎的李政道等知名科學家。
《湄水長歌》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黔劇院在這一年多的時間里,主創團隊反復去湄潭浙大的老校址體驗生活采風、收集素材;多次通過中國文聯、劇協組織全國的專家、名家,對細節進行了修改,目前排練的劇本已是第十稿;國家話劇院常務副院長王曉鷹擔任總導演。
此次《湄水長歌》中的演員,黔劇院的老中青三代演員全上陣。中國很多大型的院團都是以女角為主的戲,而《湄水長歌》則是兩個男角的戲,一個是時任浙江大學的校長竺可楨、一位是時任湄潭縣長嚴溥泉。這個縣長留過洋,他懂得教育興邦、教育救國,所以在浙江大學四處無援的情況下,他主動寫信給竺可楨邀請浙大到湄潭辦學。在他的努力下,湄潭老百姓也很支持,把當地的文教館、文廟、救濟院等等大約有三百多間房屋全部提供給浙江大學辦學,所以浙大能夠在湄潭落戶,生存發展到現在成為國內有名的大學,跟當年的湄潭百姓、縣長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此外,《湄水長歌》在燈光上有所創新,“跟我們以往的舞臺效果還是有區別的,不會讓觀眾覺得布景過于龐大,但是它呈現出的效果讓人眼前一亮”。當中,《湄水長歌》摒棄以往的繁瑣的舞美、燈光以及舞臺設計,盡量以軟景為主,主要通過燈光呈現舞美,來展現炮火連天的場面。
《湄水長歌》成功入選國家藝術基金2017年度大型舞臺劇和作品創作資助項目,這也是繼2016年民族管弦樂團——民族管弦樂《黔韻華章》獲得年度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后,又一次獲得的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同時,該劇還被列為貴州省委宣傳部“十三五”精品創作資助項目。
總 策 劃:慕德貴
編 劇:石佳昱 彭 玲
總 導 演:王曉鷹(特邀)
《湄水長歌》視頻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