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晚,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文華獎”賽事演出黔劇《天渠》在浦東新區文化藝術指導中心惠南分中心的浦東群星劇場隆重上演,正式拉開了本次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的大幕。
浦東群星劇場本次作為十二藝節“文華獎”展評展演指定劇場之一,成為了貴州省黔劇院的黔劇《天渠》和蘇州市蘇劇傳習保護中心的蘇劇《國鼎魂》的演出劇場。為了迎接此次國家級文化盛會,給參評參演的文藝院團提供優質高效的專業服務,確保觀眾能獲得舒適滿意的觀演效果,浦東新區文化藝術指導中心惠南分中心從去年10月起開始了自2004年對外開放以來第一次、為期半年的大規模整體修繕。整體修繕投入資金6516萬,場館內部硬件設施得到了全面提升,劇場內舞臺燈光音響等設施設備達到了國內領先的水準;場館服務功能也趨于完善,現有群星劇場、市民影院、群星報告廳、東海岸藝術空間展廳、惠書房、海曲琴房、親子歡樂谷、夢想教室、多功能廳、有氧健身吧、社團之家、美書影工作室、陶藝夢工坊、西洋畫室、江南書場、夢想排練廳等20個功能活動室,并于上月全面恢復對外免費開放,為市民提供優質公共文化服務。
為了確保迎接十二藝節各項工作萬無一失,惠南分中心精心策劃,對整體保障服務相關工作再動員、再部署,將責任落實到每個點位、每個崗位和每個環節,全方位保障藝術節各項需求。
一是高度重視本次賽事。中國藝術節是全國最高規格文藝賽事,也是對建國70周年的一次隆重獻禮。浦東新區文化藝術指導中心高度重視此項工作,自群星劇場修繕以來,始終把落實十二藝節部分演出承辦工作視為重中之重。從演出團隊接待、文明禮儀培訓到舞臺設備技術對接、場館安全保障、活動氛圍布置,全體工作人員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使命感,積極配合十二藝節活動籌備組委會,在一次次籌備工作動員會中提高思想認識、落實工作責任、提升服務水平。舞臺演出技術保障組的組員們沖鋒在前、不畏勞累、深夜裝臺;劇團綜合服務組的組員們前前后后、馬不停蹄、內外協調,大家都以主人翁姿態,全力以赴推進各項工作,充分展示了文藝工作者團結奮進、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
二是精細化服務工作方案。根據演出安排,在中心領導小組下面成立了綜合服務、文秘宣傳、舞臺保障、觀眾組織、安全后勤和票務工作六個工作小組,加上場地裝修方大豐公司的部分技術專業人員作為技術保障,落實了安全、宣傳、舞臺、后勤等各項工作責任,方案具體到工作點位、工作內容、工作人員、聯系電話等內容,確保各司其職,通力協作。
三是組織開展各項實戰演練,從團隊接待、文明禮儀到設施設備、安全消防等各項工作都開展了人員培訓,并根據院團要求安排每項工作專人配合對接,確保所有問題在第一時間得到解決。在此基礎上開展了各環節應急演練,所有人員均按“十二藝節”的總體工作要求,組織開展了2次以上實戰演練,以全面檢驗本次“十二藝節”保障水平。在此期間,市文旅局、區文體旅游局領導先后3次來到惠南分中心進行調研檢查,對分中心各項工作提出了要求。
此外在準備十二藝節活動的同時,惠南分中心各功能用房全面對外開放,各項活動滿載運行,各項活動、培訓參與踴躍,惠南分中心獲得了市民朋友們的廣泛好評。
目前各項籌備工作已準備就緒,即將迎接真正的大考。我們在此預祝本次藝術節圓滿成功,向建國70周年獻禮!我們期待與來自全國各地的朋友們匯聚上海,匯聚浦東群星劇場,共襄盛舉,感受文化與大美!
《天渠》以中宣部授予“時代楷?!睒s譽稱號的第六屆全國道德模范黃大發為原型創作。崇山峻嶺包圍著的貴州團結村,幾十年缺水困擾著鄉親,村支書黃大發為了改變現狀,改變全村的命運,決心引水挖渠,但卻遭到幾乎全村人的反對,20世紀60年代修渠失敗的歷史烙印使百姓對重新修渠失去了信心。但黃大發沒有放棄,他不忘初心,堅定信念,經歷艱難困苦,帶領鄉親們重向懸崖發起挑戰。在絕壁上鑿出一條長9400米、地跨3個村的“生命渠”,鄉親們用自己的雙手徹底改變命運的故事,抒寫了在精準扶貧中的一曲時代壯歌!彰顯了脫貧攻堅戰中高昂的信念精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和新時代貴州精神!該劇是2019年度國家藝術基金大型舞臺資助項目,被文化和旅游部列為2018年全國現實題材重點劇目及貴州省委宣傳部重點劇目,由曹海玲擔任編劇,朱宏擔任主演,聘請了全國有一定知名度的導演陳濤及省內外舞美、服裝、燈光、布景等一流團隊進行創作。2018年8月在多彩貴州文化藝術節開幕式演出,2019年4月10日正式首演,大獲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