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支招”,黔韻聲動香更濃 | 黔劇《臘梅迎香》研討會在北京召開
向秋樾
2022-08-05 12:48
熱度:
7月31日,黔劇《臘梅迎香》專家研討會在北京召開,來自文化界、戲曲界的專家學者到場參加,貴州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鄭欣,貴州省文化和旅游廳藝術處副處長丁朝君,貴州省黔劇院院長朱宏,貴州省黔劇院副院長陳林,以及黔劇《臘梅迎香》主創團隊成員參加研討。
黔劇《臘梅迎香》研討會在京舉行 蔡華 攝
《臘梅迎香》由貴州省文化和旅游廳、貴州省黔劇院傾力打造,講述的是貴州省在脫貧攻堅歷史進程中,被譽為“當代女愚公”的羅甸縣麻懷村黨支部書記鄧迎香帶領群眾脫貧致富以及自我成長的故事。繼以時代楷模黃大發為原型創作的黔劇《天渠》榮獲第十六屆“文華獎”提名劇目后,今年,黔劇《臘梅迎香》再次入圍第十七屆“文華獎”終評,將與全國各地精品力作在第十三屆中國藝術節的舞臺上展開角逐。
“這是黔劇院迎來的新挑戰,也是黔劇院又一次站在更高舞臺展現黔劇、講述新時代貴州故事的機會。”貴州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鄭欣在會上表示,希望與會專家能夠暢所欲言,為《臘梅迎香》沖刺第十三屆中國藝術節擂鼓打氣,建言獻策。
研討會現場 蔡華 攝
會上,與會專家圍繞《臘梅迎香》劇本結構、人物塑造、表演表達、舞美設計等方面進行深入探討。在劇情打磨方面,專家們指出,《臘梅迎香》充分張揚黔劇特色,劇本精準把握細節,把“大題材”進行微觀處理,念白唱腔里的意象深意恰到好處地凸顯了人物情感高潮,頗有技法的舞臺設計和表演都讓人物更接地氣,讓人感到親切。此外,《臘梅迎香》的情節一波三折,在每一個階段,主人公迎香身上表現出來的性格和特點都有所不同。而“臘梅”貫穿全劇,既展現出濃郁的地方色彩,又具有現代性。
“《臘梅迎香》既富思想性,又富藝術性,整部戲像一幅多彩的畫卷。”與會專家對黔劇《臘梅迎香》的藝術審美和構思也十分贊同,認為其鮮活的人物、美妙的奏樂、詩意的舞美令人耳目一新。該劇以貴州山水為基礎進行了藝術化、唯美化的升華,整個劇目在創作上,全部采用貴州元素,凸顯了貴州新農村新面貌。如何讓舞臺更具多樣性,更有表現張力?與會專家建議,可以在舞蹈編排上進行調整升級,讓美變得更具力量感。
《臘梅迎香》編劇曹海玲與鄧迎香合影 貴州省黔劇院供圖
黔劇是在貴州說唱曲種“貴州揚琴”的基礎上,吸收“貴州梆子”等姊妹藝術的養分而發展起來的地方戲曲劇種,迄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作為貴州本土劇團,黔劇院一直堅持著“講黔事、發黔聲、唱黔景”,立志用貴州黔劇,講好貴州故事。《臘梅迎香》便是貴州省黔劇院的又一次“典型出品”,該劇在戲劇語言加工、唱腔運用、舞美設計等方面,都有守正創新的探索和努力。
與會專家高度認同貴州省黔劇院所走的堅守藝術本體與劇種特色的良性發展之路。從《天渠》到《臘梅迎香》,在維護音樂與表演的黔劇特色的同時,建構了完備齊整的行當表演格局,保持了劇種生態的藝術個性,在傳承中創新,在繼承中發展,讓觀眾充分感受到了黔劇的藝術魅力。與會專家表示,希望貴州省黔劇院以入選第十三屆中國藝術節、參評第十七屆文華獎為契機,在服務人民中砥礪從藝初心,在守正創新中弘揚發展,創作更多反映時代精神、展示貴州新時代新作為新形象的優秀作品,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精神生活的新期待。
《臘梅迎香》劇照 貴州省黔劇院供圖
研討會結束后,朱宏表示,下一步,《臘梅迎香》主創團隊將依據與會專家們的建議和思考進行修改調整,并加快進程排練打磨,讓黔劇《臘梅迎香》以更優的面貌、更新的姿態走向全國觀眾。據了解,黔劇《臘梅迎香》入選中共中央宣傳部、文化和旅游部2020年全國脫貧攻堅題材舞臺藝術優秀劇目展演,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優秀舞臺藝術作品展演,獲貴州省第十六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
文/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向秋樾
視覺/向秋樾
編輯/彭芳蓉
二審/舒暢
三審/李纓